最新消息
2024年10月北京市法定传染病
报告情况发布
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
11月8日发布报告显示
2024年10月
(10月1日0时至10月31日24时)
北京市共报告
法定传染病22种10381例
死亡8例
报告病种主要为病毒性肝炎、痢疾
肺结核、百日咳、梅毒、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、流行性感冒
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等
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段
北医三院儿科接诊患儿数量激增
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段,北医三院儿科接诊呼吸道感染患儿数量较上个月同期增长了约30%,其中有相当比例是肺炎支原体感染。该院儿科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提醒一老一小尤应注意防护、规范用药。
新入园、新入学孩子更易感染
11月6日下午,隋女士带着3岁的女儿依依来到儿科主任韩彤妍的门诊。上个月,刚入园不久的依依就因病毒感染,出现了发热、流鼻涕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,在北医三院就诊。退热后不久,依依返园,但咳嗽的症状始终持续。这几天,孩子咳嗽得越来越剧烈,隋女士再度带着孩子来就诊。
经检查,依依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,胸片结果显示已达诊断肺炎的标准。“孩子是呼吸道反复、混合感染,好在病情不算严重,不需要输液或住院治疗。”韩彤妍为患儿对症开具了口服和雾化的治疗药物。
“每年这个时节都是儿科呼吸道患儿扎堆儿就诊的高峰期。其中最多的,就是新入园、新入学的孩子。”韩彤妍解释,新入园、新入学的儿童年龄小、刚刚更换新环境,容易因不适应而引发抵抗力下降,进而导致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,尤其要注意防护。
韩彤妍提醒家长,不带孩子去人多、密闭的环境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多吃蔬菜、水果,不要熬夜。
老年人要远离呼吸道症状人员
从上个月起,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门诊,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老年患者也断续出现。
65岁的赵先生因低热、咳嗽、咳痰来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梁瀛的门诊就诊,检查后确诊为支原体感染。经询问,不久前,赵先生的孙女已在儿童医院确诊为支原体感染,老人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一周时间。“一直觉得自己身体挺好的,没想到也中招了。”
梁瀛说,赵先生的情况,在老年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中较为常见,“临床数据显示,老年人感染支原体的数量要低于儿童。但不少老年患者因与患病家人密切接触而感染。”
他提醒老年人,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段要减少外出,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,远离有发热和咳嗽症状的人员,减少接待探访的次数。在做好防护的同时,积极接种流感、肺炎等疫苗,预防感染、降低重症风险。
不规范用药可能削弱药效
有家长反映,孩子去年感染肺炎支原体时,遵医嘱服用四环素。今年再次感染,药似乎没有上一次管用了。韩彤妍解释,一方面是携带耐药基因的支原体变多了,“约80%支原体都携带耐药基因。”另一方面,有些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没有严格遵从医嘱,或孩子一出现症状就使用抗生素,导致支原体耐药性更强。
市疾控中心提醒,青霉素和头孢这类抗生素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完全无效。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,应及时就诊,尽快查明病因、规范治疗,切忌自行盲目用药。目前,罗红霉素、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。
由于目前还没有疫苗,因此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:高发季节,要注意手卫生;注意室内通风,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;适量运动并注意保暖。此外,学校、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,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。
北京卫健委健康提示
秋冬交替,气温下降,正值呼吸道传染病和部分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在此提示广大市民朋友:
一是做好健康防护。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添衣保暖,做好手卫生、践行咳嗽礼仪,体弱人群及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时应加强个人防护。
二是及时接种疫苗。建议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等人群积极接种流感疫苗,适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其他疫苗。
三是保持环境清洁。保持室内卫生,天气适宜时建议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,公共场所要加强高频接触的门把手、电梯按钮等清洁消毒。
四是托幼机构、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日常健康监测,严格落实晨午检、因病缺课登记和报告制度,做好通风消毒和处置。
五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。规律作息、合理运动、健康饮食。若出现发热、咳嗽、乏力、呕吐等症状,需充分休息,科学佩戴口罩,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,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并及时就医。
北京疾控提醒您预防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托幼机构、学校注意以下几点
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,托幼机构和学校人员密集,发生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较高。托幼机构、学校在日常防病工作中,要注意以下几点:
1.加强师生日常健康监测,严格落实晨午检、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制度。如发现学生有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应及时为学生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,带学生就医或回家休息,期间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。
2.加强环境清洁,保持室内卫生。在外界温度适宜、空气质量较好、保障安全性的条件下,做好重点区域(如教室、宿舍、食堂)开窗通风。每日对公共场所高频接触的部位如门把手、楼梯扶手等处,进行预防性消毒。
3.加强学生和教职工健康行为的宣传引导。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,摆放洗手液等卫生用品,引导学生做好手卫生。倡导打喷嚏或咳嗽时使用手帕或纸巾轻掩口鼻,避免飞沫污染他人。
4.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。学校需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好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流感疫苗接种工作,提高师生免疫水平。
5.出现聚集性病例后,合理安排教学,减少聚集性活动。严格按照有关报告标准及时报告聚集性发病情况,并积极配合专业机构进行流调和采样等防控工作。
来源:人民网及网络。
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,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,请将“魅力大北京”设为星标⭐,这样就不会错过!
上一篇 “课间一刻钟”活力满校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