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选日临近,美国不少州已经开始提前投票和邮寄投票。
在选举的冲刺阶段,虽然各种民调起起伏伏,莫衷一是,但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“躺赢”的野望算是彻底破灭了,他对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的优势已基本丧失。在这种情况下,共和党的竞选机器还有哪些招数可供一搏呢?
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
举其荦荦大者,大概还有下面几招:
负面宣传
第一招是负面宣传(negative campaign)。针对政敌的负面宣传,在历届大选中最常见,通常也最有效。一般认为,美国选民的投票动力来自两方面——要么是恐惧,要么是快感。负面宣传这一招,如果使用得当,既会增加选民对其对手的厌恶或恐惧,还能拉高自身的好感度。
从前面两次大选看,特朗普团队可谓尤擅此道,成效显著。尤其是2016年大选,他直接了当地将“腐败”二字扣在希拉里头上,反复掰扯其丈夫出轨的旧事,质疑其作为女性治理国家的能力。这种离经叛道的无底线攻击在当时点燃了其竞选热度,最终将其送进了白宫。
这一次,民主党方面临阵换将,一度将共和党杀了个措手不及。但两个多月过去,随着“哈里斯热度”逐渐平复,特朗普团队围绕现任副总统的攻击策略也已经形成。简单说,他有三手牌。
第一手是通胀牌。
拜登政府执政三年多,大半时间都为近四十年来最凶猛的通货膨胀所困。所有民调都显示,选民最关注的还是经济议题。拜登方面一直试图以数据证明其经济政策的正确,但对许多选民来说,数据毫无意义,他们只关心柴米油盐不是不又双叒叕涨价了;当他鼓吹增长率,他们想的只是购买力。
特朗普团队很快锁定通胀问题作为攻击的点,铺天盖地的竞选广告罗列超市物价的飙升,进而指责拜登/哈里斯经济学致使民不聊生。这一招有明显的效果。虽说哈里斯不是拜登,其团队也承诺“改变”,但数据显示,选民并不买账,在他们看来,哈里斯的政策平台跟拜登的并无太多不同。对经济现状感到不满的选民多数支持特朗普,而不是哈里斯。
不过,和通胀相比,特朗普本人似乎对另一手牌更感兴趣,也就是移民牌。明明是经济主题的竞选集会,他也能说着说着就开始大谈移民问题。而这一领域确实也是他的统治区。2016年选战中,他以一句“没人比我更会造墙”(Nobody builds walls better than me)凝聚了大批反移民的保守选民,最终险胜希拉里。
特朗普下台后,拜登基于民主党的传统立场,采取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。一时间,非法入境美国(多数从南部边境进入)的人数剧增。据统计,在拜登任内,有近1000万人次非法进入美国,这些任有些拿到了临时居留证,有些被暂时安置在边境附近,有些则被遣返。非法入境的移民拿到临时居留证后,被分散安置到美国各地。一些共和党执政的红州拒绝接收,比如德州就直接将人运往蓝州“卸货”,导致诸多的社会问题,一些移民犯罪案件影响尤其恶劣。民调显示,移民问题是仅次于经济的,美国选民最关注的议题之一。甚至一些原本倾向于民主党的选民,也因为不满该党的移民政策,而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。
特朗普自认为“2016年赢在边界问题上”,2024年还能再赢一次。为此,他一边输出恐惧,一边承诺救赎——攻击民主党的移民政策导致“杀人犯、强奸犯、流氓、毒贩、恶棍和邪恶黑帮的入侵”、国将不国, 声称一旦当选,将坚决捍卫美国社会安宁,将非法移民统统赶出去。
最后就是“极左”牌,也就是将哈里斯渲染成极端自由派人物,用特朗普的话来说,比著名的左翼参议员桑德斯还要左,是“一个极左翼疯子”。为此,其竞选机器不惜重金投放广告,反复轰炸。为了劝退还不太了解哈里斯的中间选民,共和党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MAGA Inc光是在摇摆州就花了一个亿给民主党候选人扣帽子,指控“自由派的哈里斯让凶手逍遥法外”等等。
在之前的专栏里,我们提到过,选举信息传递之争会是本阶段美国选战的重点。特朗普团队在这方面堪称经验老道,甚至有评论认为,特朗普只要咬紧“通胀”和“移民”两个话题,就能赢得选举。问题是,特朗普总是跑偏,比如在抨击哈里斯的主张时忍不住要花更多时间去攻击她的肤色、智力和背景。这样做,当然能博取铁粉支持者的欢呼,但却难以为他开拓新的票源,甚至还会损害相关负面宣传的效力,引起中间选民,尤其是女性选民的侧目。
此外,即使是他打得得心应手的移民牌也有局限性。一则今年5月拜登发布政令,限定越境进入美国的不得超过5000人/天,否则将暂时关闭边境。此后,南部边境的非法移民潮已大幅退减。二则哈里斯团队正面应战,每次竞选演讲必谈边境安全,同时抓住特朗普今年2月授意否决强化边境安全法案一事,斥责后者为政治私利故意拖延移民问题的解决。哈里斯还高调访问边境地区,凸显出她在移民问题上强硬而又务实的立场。
图为哈里斯和拜登
政策牛肉
第二招是用“政策牛肉”来争取重点选民群体。特朗普很清楚,他的基本盘至多占到选民的四成,要想赢得选举,他必须再争取一批选民。一个常见的办法就是派送政策牛肉,也就是做出各种动人的花式政策承诺,至于能不能兑现,当选后再说不迟。
据不完全统计,特朗普团队近两个月来推出的政策牛肉有20多项。有些颇为具体,例如: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——从目前的25%下降到21%;免除餐饮业小费税;免除社保收入税,取消拜登“2032年72%的新车为电动汽车”的目标;上任第一天就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行动。有些则只是口号式的许诺,例如终结通货膨胀,结束俄乌战争,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,等等。
前一类政策牛肉有很强的针对性。例如免除社保收入税收,对7800万领取社保基金的老年人来说,就颇有吸引力。60岁以上的老年选民,历来是美国投票比例最高的选民群体。四年前,拜登在这一群体中的支持率大幅领先特朗普;现在换上年轻的哈里斯,在争取这部分选民时就有些吃力。特朗普瞅准这一点,从关系老年选民切身利益的社保收入税入手,不可谓不精明。
再如免除小费税。美国大量拉丁裔选民从事服务行业,小费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。民调显示,近年来民主党在拉丁裔群体中的支持度明显下降,这让特朗普团队看到了“撬墙角”的希望,免除小费税,显然就是为了拉拢这一群体而定制的政策牛肉。
不过,就像前面说的,“政策牛肉”很常见,历届大选都有。选民们见多了,多少都有了免疫力,并不至于就当真了。所以这一招能在多大程度上变现,给特朗普带来选票,还很难说。何况民主党的哈里斯也没闲着,也在不失时机地端出自己的政策牛肉,甚至跟了特朗普一手,宣布一旦当选,将不再对小费征税。
游戏规则
第三招是改变选举的游戏规则。这也是共和党惯用的一招。
美国实行“选举人团”的选举制度。候选人只要获得全国538张选举人票中的270张,即当选总统。各州的选举人数量大致与其人口规模一致,通常同一个州的选举人都会把票投给在该州获得多数选票的候选人,也就是所谓的“胜者通吃”。
不过,也有两个州不实行“胜者通吃”,内布拉斯加是其中之一。由于该州传统上是稳定的红州,所有的选区都会选择共和党候选人,所以来并没有因为游戏规则不同而带来什么问题。但近年来,情况发生了变化,该州第二选区已经数次选择了民主党候选人。如果今年大选,他们还是选择民主党,那么就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:民主党在赢得中西部三个关键摇摆州(即密执安、威斯康星和宾夕法尼亚)后,获得269张选举人票,与共和党持平。这时,如果内州第二选区的选举人票投给哈里斯,那么后者就会以270票当选。所以对特朗普来说,这一票可谓生死攸关。为此,共和党一直在该州参院力推“胜者通吃”法案,试图改变游戏规则。法案最后虽然以一票之差没有通过,但也足以说明游戏规则对选举结果影响之大。
特朗普团队还推动一些州改变选票的计票手段,如佐治亚州宣布放弃电子计票,全部改为人工计票;还在一些重新审核已登记选民资料,剔除无法实际证明身份或地址的选民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共和党还曾在国会呼吁通过法案,要求选民在联邦选举中登记投票时出示身份证明。但实际上,在美国没有公民身份而参加投票的人极少。以俄勒冈州为例,全州有300万登记选民,这些年仔细筛查下来,曾经投票但未能确认公民身份的只有9人。
共和党推动的这些措施,未必都能通过。但其每一次造势宣传,比如特朗普每一次指责民主党“企图让他们(非法移民)投票”,都会进一步激发其支持者的投票意愿。
特朗普每一次指责民主党“企图让他们(非法移民)投票”,都会进一步激发其支持者的投票意愿
“神选之人”
最后一招,可能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“让特朗普做特朗普”(Let Trump Be Trump)。美国选举史上很少出现像共和党这种情况:其选民与其说是支持该党的政策、主张、价值观,不如说是支持作为该党候选人的特朗普这个人。
2016年以来,特朗普逐渐取得了对共和党的绝对控制权。过程虽然谈不上一帆风顺,党内高层有不少人对他的品行作风不以为然,甚至公开决裂的,但这些人要么边缘化要么干脆退出了共和党体制。也曾有人追求“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义”(Trumpism without Trump),既希望保持特朗普对选民的吸引力,又规避其离经叛道所带来的风险。但事实证明,这也行不通。选票上如果没有“特朗普”这个选项,共和党的表现就总是不尽人意;党内的模仿者(如佛州州长德桑蒂斯)再怎么费尽心思,在本尊面前也不堪一击。
2016年当特朗普“爆冷”胜出时,很少有人能预见这位前地产大亨、脱口秀主持人与广大白人蓝领和乡村选民之间的纽带会如此牢固——以至于无论媒体怎样揭发他腐败无能,也不管陪审团是不是判他有罪,他们都毫不动摇地选他。对这些支持者来说,“特朗普是特朗普”(Trump is Trump)就足够了。
和建制派政客不同,特朗普似乎有着让政治“下沉”到草根的独特能力,他的竞选集会往往弥漫着狂热的氛围。劳工基层,尤其是白人蓝领的愤懑和不满在他那里得到排解和宣泄,他们不介意他言辞粗鄙刻薄尖酸,甚至于还从中获得某种离经叛道的归属感和快感。对这些铁杆支持者,特朗普曾著名地宣称:“我是你们的斗士。我是你们的正义。对于那些被冤屈被背叛的,我是你们的复仇。”正如一些敏锐的观察者指出的,特朗普的集会提供的不是事实和逻辑,而是情绪价值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近几个月来,特朗普人设中“神选之人”(the chosen one)的色彩日益浓重。虽然从来不去教堂,特朗普却一直乐于扮演“神选之人”。今年初,他在社交媒体上宣称“上帝创造特朗普”,以为“万民之牧”;7月和9月两次遭遇暗杀未遂后,又顺势把自己的大难不死归于“上帝的眷顾和护佑”。这样的话术对于虔诚的基督徒尤其有吸引力。据统计,在主导美国教会的福音派中,多达三分之二的教众选民支持特朗普。许多人相信,是上帝让特朗普不死,好让他揭露建制派政治的罪恶。而既然是“神选之人”,也就不必接受世俗规矩的禁锢。
在选举的冲刺阶段,特朗普上述特质愈发显示出排除一切异议、凝聚万众一心的效用。共和党与他,可谓“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”。
当然,对于共和党来说,特朗普既是大杀器,也是大风险。毕竟,这位前总统的全国民意支持率从未超过50%,支持他的人很坚决,反对他的人同样坚决。特朗普作为投票发动机的功能,同样对民主党的选民起作用,否则将很难解释2020年的拜登何以成为史上获得民选票数最多的当选总统。
8月初哈里斯接盘后,民主党一扫低迷选情,在态势上一度压倒共和党。进入9月中下旬,两党选情再度进入胶着阶段,除个别民调外,哈里斯和特朗普的支持率差距总体都在统计误差范围内。从共和党的角度看,招数还有,赢面也有,并且还不小。关键要看特朗普在使用这些招数时,能不能扬长避短,扩大支持面。
在选战的最后关头,双方都会使出浑身解数,甚至“奥步”来影响选举的走向。此外,之前的专栏也说到过,国内外的重大突发事件也可能改变美国大选的结果。例如最近码头工人大罢工、中东军事冲突升级等等,如果拜登政府或是哈里斯本人应对不当,都会对民主党的选情产生不利影响。
林至敏系美国瓦尔波莱索大学政治学教授;王建伟系澳门大学国际关系教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