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有我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,长城、边塞、丝路等多元文化交融激荡,多民族和谐共生;
这里得黄河灌溉之利,素有“一城湖光半城景”的“塞上湖城”美誉;
这里是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城市、向西开放重要窗口、中阿博览会永久举办地……
这里,就是有着21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银川。
2020年6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,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任务。2024年6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强调,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,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好宁夏篇章。
沿着总书记的指引,宁夏首府银川市以建设先行区示范市为目标,向着宜居幸福的文化名城、绿色秀美的水韵湖城、创新开放的区域中心不断前行。
素有“塞上湖城”美誉的银川市,是全球首批“国际湿地城市”之一。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
兼收并蓄,多元文化映古今
秋日暮晚,贺兰山的轮廓渐渐隐于天际,山脚下的银川城华灯初上,伴随升腾的烟火气,千年古城在夜色中绽放出别样的生机与魅力。
漫步公园广场,胡琴声、风琴声、练歌声,声声相继;走进剧院茶馆,看表演、听曲艺、赏非遗,场场精彩。
历史上的银川,地处农耕与游牧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地带,是河套平原上重要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与文化中心,积淀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。
溯源而上,在跨越距今4万年至1万年的漫长时间里,黄河岸边的水洞沟古人类,在今天的银川市灵武市水洞沟遗址,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石器、骨器、装饰品、动物骨骼化石以及火塘等遗物、遗迹。
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说,1923年首次发现并发掘的水洞沟遗址,纠正了“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”的论断。
与黄河遥遥相望的贺兰山上,古代先民留在岩壁上的“史书”——贺兰山岩画,讲述着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历史中,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集体记忆。
夜幕下的银川文化城“凤凰幻城”,市民、游客可以一边逛街一边欣赏诗词。新华社记者任玮 摄
古城银川的正式篇章,要从2100多年前开始标记。公元前112年,在今银川市兴庆区东郊兴建的“北典农城”,被认为是银川的建城之始。此后,千年岁月沉淀,留下数不尽的文化瑰宝:
西夏陵,作为西夏王朝留存至今规模最大、等级最高的重大遗存,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具有特殊见证地位,被确定为中国202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;
黄沙古渡,千年渡口,明清“宁夏八景”之一,康熙亲征噶尔丹时自此渡河西进,留下“历尽边山再渡河,沙平岸阔水无波”的诗句;
镇北堡西部影城,明清时期的边防古堡,如今融合历史遗迹、人文景观与现代影视艺术,不断演绎光影传奇……
“回溯银川平原的历史,有边塞和黄河的交汇,农耕和游牧的结合,移民和本土的相融。”宁夏社科院古籍文献研究所所长张万静说,多元文化底色赋予这座城市既低调谦逊又热情豪迈,既含蓄传统又开放包容的独特气质。
如今,五湖四海的方言是银川的“流行语”,天南地北的生意人成了安居乐业的“新市民”;饭堂酒馆中,既有手抓羊肉、烫面油香等西北特色民族美食,又有江南盛产的水稻香米、鱼虾蟹贝……
当下,银川市正在实施“文化润市铸魂”行动,深入挖掘文化资源,将特色文化符号和元素融入城市整体形象设计,延续历史文脉,丰富文化供给,不断提升文化“软实力”,展现古城新面貌。
亲水护河,一碧万顷润古城
没有水,就没有银川城的古与今。
地处西北内陆的银川,不临江、不靠海,却得黄河灌溉之利,自古沟渠纵横、湖泊棋布,历史上更有“七十二连湖”之说。
600多年前,古人用“万顷清波映夕阳,晚风时骤漾晴光”描写银川湖光水色的美景。如今,素有“塞上湖城”之称的银川,常以多彩身姿出现在“朋友圈”:盛夏时节的鸣翠湖,碧波荡漾,荷叶田田;雨后初晴的阅海湖,轻雾缭绕,芦苇摇曳;斜阳夕照的燕鸽湖,波光粼粼,鸥鸟归巢……
“在银川,河是渠的祖先,渠是湖的家乡”,正如作家唐荣尧在《宁夏银川:水做的城市》一文中所写,孕育出“塞上湖城”的,是大河、古渠。
史书记载,早在秦汉时期,古人就利用银川平原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条件,凿渠引水、灌溉农田。历代开凿的秦渠、汉渠、唐徕渠等众多引黄古渠渠水至今仍在流淌,有的浇灌百万农田,滋润湖泊湿地,有的嵌入城市景观,倒映万家灯火,成为流淌的城市血脉。
近200个自然湖泊、沼泽湿地,5.31万公顷湿地面积,5处国家湿地公园、1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……今日银川,绘就一幅“城在湖中城愈美,湖在城中湖更秀”的塞上新景,于2018年获评全球首批“国际湿地城市”,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。
穿城而过的典农河,给银川增添了水韵灵动,与城市建筑、湿地、湖泊等共同绘就“塞上湖城”美景图。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
曾经,因城市快速发展等原因,银川也面临“湖枯水臭城失色”的困境。痛定思痛、不懈治理,银川逐渐探索出生态立市、人水和谐之路,“塞上湖城”失而复得,湖光重滟鸥鹭复鸣。
2020年6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,宁夏要“更加珍惜黄河,精心呵护黄河,坚持综合治理、系统治理、源头治理,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,统筹推进堤防建设、河道整治、滩区治理、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,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”。
“我们村里的沟道有段时间排放的都是废水,一到附近就能闻见臭味。后来政府在这里治理污水、清淤沟道,还修建了黄河湿地公园,现在水清岸绿,鱼和鸟都回来了。”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河滩村村民顾金成说,如今的黄河湿地公园已经成了赏景观鸟、亲水休闲的好去处。
河滩村的变化,是银川守护黄河安澜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银川市通过实施滨河水系截污净化湿地扩整连通等工程,确保黄河干流银川段水质保持Ⅱ类进出。当下,银川正逐渐形成河、湖、沟、渠、库、湿地交织贯通的区域性水资源调控体系和城市水环境生态圈。
内引外联,开放之姿向未来
今年5月以来,已有70多吨宁夏冷凉蔬菜从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乘“飞的”直抵迪拜。如今,越来越多“宁夏好物”搭乘国际航班勇闯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市场。
飞机轰鸣的起飞之地,也是千年前丝路古道上的重要节点。唐宋时期,丝绸之路东段北道改道灵州等地,史称“灵州道”,成为当时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陆路通道,也是商贸、文化传播之路。
2023年,在银川市参加第六届中国—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嘉宾正在开展洽谈。新华社记者冯开华 摄
“现今211国道银西线的走向就与这条丝路古道大体相同,沿途经银川、灵武、吴忠等地,终点到达西安。”据灵武博物馆馆长刘宏安介绍,此路线经宁夏段、甘肃段、陕西段,全程共600多公里,唐代文献记载为1250里。
灵州道的开辟带动了“灵州互市”的繁荣。“西域商人进入中原前,先在灵州市场出售他们的商品,返程时又在市场集中采购。”刘宏安说,中原的丝绸、瓷器、茶叶、漆器,西域的羚羊角、波斯锦、大硼砂、乳香,都是热门物品。
驼铃声声音犹在,通联内外今胜昔。近年来,中国—阿拉伯国家博览会、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等国家级、国际性盛会在银川连续成功举办,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新空间。
2024年8月9日至11日,第四届中国(宁夏)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,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交易会在银川市举办。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
作为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城市、向西开放重要窗口、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的银川,开放之路越来越宽:
宁夏????????????—欧洲(布达佩斯)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从银川启程,驶向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,标志着宁夏与欧洲内陆地区点对点班列实现“零的突破”;
宁夏(银川)至伊朗(安扎利)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开通,首次打通宁夏“跨里海”进入西亚国家的国际物流新通道;
银川综保区创新开通覆盖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的卡车班列;
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依托银川-天津港“一单制”多式联运班列,已实现对12个国家50多个港口、城市的覆盖……??????
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银川,坚持国内合作和国际开放同向发力,多层次构建开放通道,多举措优化开放环境,加速建设银川综合保税区、中国(银川)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开放平台,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。
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银川,正以全新开放之姿拥抱世界、创造未来。
记者:刘紫凌、何晨阳、任玮